智能网络实训室建设方案,智能化实训室包含哪些设备
摘要:
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解决方案1、学生可学习搭建云环境、管理云资源、设计云应用,并掌握云计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物联网实验室 配备齐全的物联网实验设备,包括传感器、RF... 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解决方案
1、学生可学习搭建云环境、管理云资源、设计云应用,并掌握云计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物联网实验室 配备齐全的物联网实验设备,包括传感器、RFID标签与读写器、物联网网关等。围绕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展开教学与实践。引入物联网安全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
2、方案的核心部分包括:一是基于数字双胞胎的工业互联网教学实训平台,支持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等;二是实训室的数字化改造,将传统设备升级为智能设备;三是工业互联网实训系统,涵盖了物联网、边缘计算、无线网络等多领域技术,提供全面的实训功能,如协议转换、工业总线搭建和无线网络组网等。
3、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讯院)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工院)近日达成了《5G全连接产教融合创新实训基地(一期)》项目合作,共同探索5G+工业互联网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项目背景与合作目的 随着“制造强国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4、在实际操作中,产教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同时,高职院校也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些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 实现农业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展示智慧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提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系统架构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数据,如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
2、项目概述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集成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监测、智能控制与安全追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其中,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是最主要的几种农业用传感器。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设施农业、大田农业、果园生产以及养殖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如温室智能控制、智能节水灌溉、农产品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水产养殖管理、气象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4、校园智慧农场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融合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农业监控系统,实现校园内现代化农业场所的构建。系统目标:实施农业模拟与体验课程: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培养科技素养与劳动教育观念。构建现代化农业场所:提供科技化的农业学习环境。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设备和性能
综合布线实训室的主要设备及其性能如下: 带显示系统的网络配线实训装置KYPXZ0105 规格:0.6m x 0.53m x 8m。 性能:内置1台网络压接线实验仪和1台网络跳线测试仪,配备2个配线架和2个110跳线架。支持单人同时实训,可进行双绞线端接实训,并通过96个指示灯判断故障。
实训功能:(1)能够进行网络双绞线配线和端接实训,每台设备每次端接6根双绞线的两端,每根双绞线两端各端接线8次,每次实训每人端接线96次。
网络配线端接常见故障模拟和显示功能。能够直观模拟永久链路、信道链路的各种故障,并且有指示灯直观显示跨接、反接、短路、断路等故障。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和实训功能。设计图纸--点数统计表--编制材料表--预算—按图实训/考核—实训报告。
真实性学生在实践平台上所有实训操作与现场环境一致。可用性本实践平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学生在实训平台上所进行的整个综合线系统设计和此同时安装过程与现实应用中的综合布线工程完全一致。
综合布线工程实训室主要实训功能如下: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及工具认知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组成、常用产品及工具,为后续实训奠定基础。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方案设计实训:通过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方案,培养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5G高校科研通信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1、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建设5G高校科研通信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网络技术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知识。促进科研创新: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可以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科研平台和工具,促进他们在5G通信领域的科研创新和技术突破。
2、IPLOOK通过提供完整的5G核心网及轻量化解决方案、多样化实验平台与课程资源,助力高校搭建5G实验室,推动产学研融合与技术成果转化,共筑通信新生态。
3、适用于高校实验室、企业内部培训等场景。使用IPLOOK轻量化5GC + 虚拟化UPF,搭建完整的5G核心网环境。该方案具有部署简单、管理方便、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方案二:云端部署 适用于远程实验和多校区共享实验资源等场景。采用v5GC + vEPC架构,结合公有云或私有云资源,实现实验环境的远程访问和共享。
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校园内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首先,明确实验校建设的目标,例如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及为ai行业储备人才。其次,确保学校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例如计算机实验室、高速网络、AI教育机器人、传感器及其他智能设备。
实施阶段(2029 - 2026):推进学科融合实践、举办首届AI教学大赛、社团常态化运行。深化阶段(2029 - 2026):形成校本AI课程体系、申报区级智慧校园示范校。保障机制包括经费保障、资源整合、激励机制和安全规范等方面,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方案背景与目标为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特制定本方案。目标是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各环节的创新应用,学习成功经验,解决应用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组织成立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


